11/06/2012
Straight or Gay !
Wow, starting from when can I hear a Taiwanese President makes a comment like that in his winning speech ?
11/04/2012
10/27/2012
Windows 8
台灣媒體的經營方式可能是台灣不能成為先進國家的一個原因之一。為了取得國外新聞,台灣各媒體並不派遣駐外記者,而僅大量翻譯外電以減省成本。這個方式當然也可以成功填滿國際版版面,只是報導內容難以避免地只能反應外國現象與外國觀點,而不是台灣觀點。身在台灣的讀者當然容易懷疑這些新聞「與我何干」而興趣缺缺,台灣人的國際觀也就愈來愈難養成了。
好,這些不是重點。本篇的重點是,如果你選擇在台灣這樣的環境裏堅持下去、而成為台灣媒體國際版面的讀者,後來又幸運地住到美國來,你就會突然愛上台灣媒體:因為它的國際新聞每天都在跟你講你家旁邊發生的事。我可以目睹 Walmart 消費人潮的消長與經濟的連動關係、我能看到麥當勞的 1 元菜單並體會到它對我及我朋友的生活產生的衝擊、我身邊有人因為雷曼兄弟倒閉而陷入困頓、我還能透過電視廣告明白美國政府給了三大車廠多大的壓力。科技業的新聞也是如此。蘋果的 Macworld Expo 每一年就在離我 1 個小時的舊金山發表,商場裏很明顯地能看到 Google 和微軟試圖挑戰蘋果領導地位所做的努力。而這次對我而言,Google、蘋果、微軟的短兵相接已經不再只是出現在新聞上的故事,而是活生生出現在眼前的戰爭,這就讓人興奮了。
開始發現微軟商店是在某一天我們一起去逛蘋果商店的時候;後來我從(台灣的)報紙上知道,微軟開始大幅度展店,而且每每選在蘋果商店的正對面。這個規劃一開始對我而言很奇怪,因為蘋果商店裏面總是像菜市場一樣熱鬧,但相同大小的店面,微軟商店卻總是乏人問津,這個場面豈不難看?微軟商店也走蘋果的動態路線,但他們的產品一向是死氣沈沈,和蘋果產品年輕活潑的路線大相徑庭,所以有點給我一種畫虎不成而弄巧成拙的感覺。不過雖然我從來不因為想去微軟商店而去微軟商店,我仍然去過很多次,每次都是因為蘋果商店太擠、買不到東西也排不到 Genius Bar 的隊,只好走到對面去看看。於是全新的 Windows Mobile 上市不久我就看到了它,覺得它相當有創意。不過就像大家知道的一樣,它賣得非常差,他們的 VP 還為了這件事下了台。當然我不會婉惜微軟的失敗,因為過去十多年受到他們的惡氣也實在是夠多了。
微軟這次行銷 Windows 8 的手筆真的很不一樣。聽說他們編列了十億美金的行銷預算,於是在 MLB 季後賽的每一個半局你都能看到它的廣告 - 和去年超級盃時現代汽車的廣告一樣氾濫。前天為了要幫台灣同事買 iPhone 5 而再度造訪蘋果商店,當然買不到,只好順便走進微軟商店逛一逛,意外地看到了即將上市的 Windows 8。售貨小姐不熟練地操作著這套新系統,我們問的問題她也常常不知道答案,但這並不能完全掩蓋 Windows 8 的創意。我認為 Windows 8 與 Windows Mobile 結合得相當好,它的動態磚設計的確不同於 iPhone 設計,是一種較為樸素的介面選擇(雖然我還挺不愛它的顏色的)。Windows 8 仍然有 Windows 的影子在,也就是在客制化設定的選擇上較蘋果的產品更有彈性。更有趣的是為了符合蘋果已經為業界標準化了的應用程式下載方式、以及 Google 已經讓消費者養成的免費使用習慣,這次的 MS Office 是直接附屬在作業系統裏面的,我們再也不用再多花一筆好大的費用去買這套其實你不會完全使用到它所有功能的昂貴軟體了。但 Windows 8 也有缺點。由於 Windows 一向是個操作複雜的軟體,這次的 Windows 8 仍然不像 iOS 一樣擁有簡捷的操作方式,而是到處都有東一塊西一塊的小功能表,讓使用者眼花潦亂。昨天我再一次去到微軟商店(為了修 iPhone,結果沒有排到隊 ....),我就幾乎已經忘記前天售貨小姐展示的操作方式了。比起任何人都能很快學會使用的 iPhone 和 iPad,Windows 8 大概要花更久時間才能得到消費者的青睞。
昨天正好也是微軟平板 Surface 的公開日,於是我們也玩了一下 Surface。它大概就是一套應用 Windows 8 的平板電腦,擁有一個能作為鍵盤使用的蓋子,使它成為一個類似筆記型電腦的平板電腦。不過這個蓋子鍵盤不如觸控螢幕靈敏,打字會打不出來,而且這個蓋子還賣得挺貴。更重要的是,把蓋子蓋起來之後,我們發現 Surface 好醜。於是我基本上不看好它的賣相。
雖然我不覺得 Windows 8 能搶走多少蘋果的生意,但我對於市場上多了一個選擇還是挺高興的。以前,我會為了蘋果幫我們踢開了萬惡的微軟而感到興奮;而現在,我則期待微軟能幫我們踢開萬惡的蘋果。Yap. 我們該做個挑剔的消費者。
好,這些不是重點。本篇的重點是,如果你選擇在台灣這樣的環境裏堅持下去、而成為台灣媒體國際版面的讀者,後來又幸運地住到美國來,你就會突然愛上台灣媒體:因為它的國際新聞每天都在跟你講你家旁邊發生的事。我可以目睹 Walmart 消費人潮的消長與經濟的連動關係、我能看到麥當勞的 1 元菜單並體會到它對我及我朋友的生活產生的衝擊、我身邊有人因為雷曼兄弟倒閉而陷入困頓、我還能透過電視廣告明白美國政府給了三大車廠多大的壓力。科技業的新聞也是如此。蘋果的 Macworld Expo 每一年就在離我 1 個小時的舊金山發表,商場裏很明顯地能看到 Google 和微軟試圖挑戰蘋果領導地位所做的努力。而這次對我而言,Google、蘋果、微軟的短兵相接已經不再只是出現在新聞上的故事,而是活生生出現在眼前的戰爭,這就讓人興奮了。
開始發現微軟商店是在某一天我們一起去逛蘋果商店的時候;後來我從(台灣的)報紙上知道,微軟開始大幅度展店,而且每每選在蘋果商店的正對面。這個規劃一開始對我而言很奇怪,因為蘋果商店裏面總是像菜市場一樣熱鬧,但相同大小的店面,微軟商店卻總是乏人問津,這個場面豈不難看?微軟商店也走蘋果的動態路線,但他們的產品一向是死氣沈沈,和蘋果產品年輕活潑的路線大相徑庭,所以有點給我一種畫虎不成而弄巧成拙的感覺。不過雖然我從來不因為想去微軟商店而去微軟商店,我仍然去過很多次,每次都是因為蘋果商店太擠、買不到東西也排不到 Genius Bar 的隊,只好走到對面去看看。於是全新的 Windows Mobile 上市不久我就看到了它,覺得它相當有創意。不過就像大家知道的一樣,它賣得非常差,他們的 VP 還為了這件事下了台。當然我不會婉惜微軟的失敗,因為過去十多年受到他們的惡氣也實在是夠多了。
微軟這次行銷 Windows 8 的手筆真的很不一樣。聽說他們編列了十億美金的行銷預算,於是在 MLB 季後賽的每一個半局你都能看到它的廣告 - 和去年超級盃時現代汽車的廣告一樣氾濫。前天為了要幫台灣同事買 iPhone 5 而再度造訪蘋果商店,當然買不到,只好順便走進微軟商店逛一逛,意外地看到了即將上市的 Windows 8。售貨小姐不熟練地操作著這套新系統,我們問的問題她也常常不知道答案,但這並不能完全掩蓋 Windows 8 的創意。我認為 Windows 8 與 Windows Mobile 結合得相當好,它的動態磚設計的確不同於 iPhone 設計,是一種較為樸素的介面選擇(雖然我還挺不愛它的顏色的)。Windows 8 仍然有 Windows 的影子在,也就是在客制化設定的選擇上較蘋果的產品更有彈性。更有趣的是為了符合蘋果已經為業界標準化了的應用程式下載方式、以及 Google 已經讓消費者養成的免費使用習慣,這次的 MS Office 是直接附屬在作業系統裏面的,我們再也不用再多花一筆好大的費用去買這套其實你不會完全使用到它所有功能的昂貴軟體了。但 Windows 8 也有缺點。由於 Windows 一向是個操作複雜的軟體,這次的 Windows 8 仍然不像 iOS 一樣擁有簡捷的操作方式,而是到處都有東一塊西一塊的小功能表,讓使用者眼花潦亂。昨天我再一次去到微軟商店(為了修 iPhone,結果沒有排到隊 ....),我就幾乎已經忘記前天售貨小姐展示的操作方式了。比起任何人都能很快學會使用的 iPhone 和 iPad,Windows 8 大概要花更久時間才能得到消費者的青睞。
昨天正好也是微軟平板 Surface 的公開日,於是我們也玩了一下 Surface。它大概就是一套應用 Windows 8 的平板電腦,擁有一個能作為鍵盤使用的蓋子,使它成為一個類似筆記型電腦的平板電腦。不過這個蓋子鍵盤不如觸控螢幕靈敏,打字會打不出來,而且這個蓋子還賣得挺貴。更重要的是,把蓋子蓋起來之後,我們發現 Surface 好醜。於是我基本上不看好它的賣相。
雖然我不覺得 Windows 8 能搶走多少蘋果的生意,但我對於市場上多了一個選擇還是挺高興的。以前,我會為了蘋果幫我們踢開了萬惡的微軟而感到興奮;而現在,我則期待微軟能幫我們踢開萬惡的蘋果。Yap. 我們該做個挑剔的消費者。
8/29/2012
8/19/2012
作夢
在台北吧,一個晴天。天上的雲很多,堆積成各種形狀,但是很白。天空是藍的,只是沒有看到太陽,所以也不覺得熱,一點也不像夏天,總是讓你汗流挾背。在我們前面的是一片平坦的水泥地,就像那種籃架永遠壞掉的小學籃球場,空空地沒有人檔住遠處的司令臺。我總覺得四週還有很多人,不過我一個也沒有看出他們是誰。算了,很明顯我根本沒有花時間去認他們,大概是因為當我是個同性戀的時候,不會有認得的人在身邊吧。或者是,只有身邊沒有認得的人的時候,我才會真的當個同性戀?
我看到的是他的背影,很寬、很厚。他的上身沒有衣服,哈哈,我猜那是因為這是我最想看到他的樣子。他回過頭來了,笑著跟我說話,問我這幾年過得好不好。當然就和現實生活一樣,面對這種問題的時候,我從來都是言不由衷。顯然我就算在夢裏,個性也很難有變化。
我從身後抱住了他。我知道有很多人在看,不過他沒有反對,而且反正我也不認識他們。還是,因為天空開始下雨了?抬起頭,天色陰下來了,落下了那種台北很愛下的不大不小的雨,不過他的頭髮並沒有淋濕,還是和第一天見面的時候一樣,分出了一個一點也不像巨星的髮型來。
我好久沒有見到你了,我一定在想你,不然為什麼你會如願地出現在我的面前?你還是一樣輕鬆、愛講一些無聊的笑話、卻又總能穿插一些我真的不知道的事情在裏面,讓我不忍心停住這些話題。你的眼睛離我這麼近,我卻能看得很清楚。我想這一刻你變帥了,這實在是莫名其妙。是情人眼裏出西施?我隱約覺得「男朋友」這樣的話題還是別在這時候問來得好;反正先過了這一刻,別的事大可以後再來傷腦筋。
然後,我們在籃球架的旁邊,撈到了地上的金箔線條。滿地都是。一定是下雨的時候從天上順便掉下來的。
然後你問:
「你幹嘛不撿起來?」
我說:
「附近又沒有人,這不都是我們的嗎?」
你說:
「哈哈哈!所以我們發財了!」
這夢結束得好鳥喔。
為什麼不先安排上床再撿到金條呢?
7/27/2012
等待重刑宣判
活了四十年、作了超過十五年的同性戀者,今天終於第一次鼓起勇氣走進檢驗室,檢查自己是否帶有 HIV 病毒。等這一刻足足等了我七個月。七個月之前我做了一件蠢事,這也讓我之後的這幾個月心神不寧。狀況好的時候還願意騙騙自己其實沒這麼嚴重,狀況差的時候甚至會睡不著覺。於是從一月開始,我就想著該去驗驗自己有沒有問題;無奈病毒的潛伏期可以長達六個月,也逼得我等到了今天才真的走進了檢驗室。
我承認我絕不是那種「全程使用保險套」的人 - 我知道我應該,不過要做到真的是太困難了。我常常在事後後悔,怪自己沒有好好地保護住彼此;但是每每事到臨頭,自己仍然會被生理衝動所左右,而把教條忘得一乾二淨。於是十多年來,無數的驚險動作一次又一次地發生,也讓我愈來愈不知道自己是否依然健康。所以雖然從還在台灣時我就知道有些單位可以免費檢驗,但愈不確定,就愈不敢確定,這也讓這個行動一路延宕至今。
過去的一年多慢慢地改變了我。我遇到一位見面前就跟我承認他帶有病毒的朋友,而我們上了床,我直到現在都非常感激他;我在七個月前史無前例地做了這麼一件蠢事,讓我從此開始提心吊膽;我遇到了一個嚴格遵守「全程使用保險套」的朋友,那真讓我見識到什麼才叫「小心」;我還吸收到了許多 HIV 的新聞與新知,包括知道了有 1/5 的人並不知道自己已經染病而因此傳染了他人。最後的一擊則是最近大炳的事。這些所有的事情合在一起,是我今天真能豁出去了的主因。
當然選擇今天也不真的這麼偶然。因為膝蓋的老毛病讓我去看了醫生、意外地抽了血檢驗。我知道今天要去醫生那裏看結果,於是從抽了血之後,我就開始心神不寧。這段過程就像是等待重刑宣判一樣,你知道那一刻要來,於是你希望它來晚一點,卻又忍不住埋怨等待所造成的煎熬。過程之中我一直試著讓自己冷靜,希望能夠讓我看起來淡然無懼,但是要我停下不去思考這件事又是這麼地不容易。我能誇張到每見到一個人,就想像他知道我是個 HIV 帶原者時的可能反應以及我該如何自處;這真是一個痛苦的過程。
意外的是,今天醫生在跟我解釋驗血結果的時候,並沒有提到帶原的事。我仔細地瞄了瞄醫生手上的驗血報告,怎麼看都看不到 HIV 這個項目的檢驗結果 - 不知道是驗出來沒事、還是完全沒驗到。我當然不能開口問,只好乖乖地走出診所,然後意識到,重刑宣判的日子被莫名地延後了;或者說,這個痛苦的等待過程還要持續下去。我想我受不了了,於是我拿起手機,直接搜了最近的檢驗室位置。我不要再等了。趁著今天心情還算穩定,什麼要來的就都來吧。
等待檢驗結果出爐需要 20 分鐘。過程裏檢驗師一直在跟我聊天,告訴我很多資訊,也讓我問了很多問題。我想她很清楚像我這種這輩子第一次做檢驗的人有多緊張,所以她選擇用這種方式幫我渡過那 20 分鐘。最後的一刻我被請出檢驗室外,除了讓她完成文件作業,也讓她能準備一個最佳的方式來告訴我結果。
門打開了,她讓我重新坐回檢驗室裏,把門重新關上。
We have a negative result today.
我一坐下來,她就馬上跟我說了這句話。
我還在想著現場會不會奏樂,就已經知道結果了。我回了一聲「喔」,突然發現我講不下去了。我再也沒有辦法保持一路下來的鎮靜,眼淚就這麼掉了下來。我這時候才知道原來這件事給我的壓力這麼大,大到我連知道這樣的結果都能如此失態。我想這種場面她應該是看多了,所以她只輕輕地說:「輕鬆點了嗎?」接下來就沒有再來打擾我了。一直到等到過了好一陣子,我整理好了情緒,跟她說了聲抱歉後,我們才又回到我們的談話裏。
走出檢驗室的時候我的心情很輕鬆。我覺得我的人生似乎在哭過之後又重新開始了,那讓我覺得這一個下午過得非常值得。我今天聽到了很多我之前完全不知道的資訊,讓我能夠重新定義「安全」和「危險」,則是件更有意義的事。或許檢驗和談話結束之後,Nori 並不在乎,但她卻十足十地成為了我今天的貴人。可惜我趕著回去上班,沒辦法好好謝謝她。
或許你也不該害怕。去檢查檢查吧。
我承認我絕不是那種「全程使用保險套」的人 - 我知道我應該,不過要做到真的是太困難了。我常常在事後後悔,怪自己沒有好好地保護住彼此;但是每每事到臨頭,自己仍然會被生理衝動所左右,而把教條忘得一乾二淨。於是十多年來,無數的驚險動作一次又一次地發生,也讓我愈來愈不知道自己是否依然健康。所以雖然從還在台灣時我就知道有些單位可以免費檢驗,但愈不確定,就愈不敢確定,這也讓這個行動一路延宕至今。
過去的一年多慢慢地改變了我。我遇到一位見面前就跟我承認他帶有病毒的朋友,而我們上了床,我直到現在都非常感激他;我在七個月前史無前例地做了這麼一件蠢事,讓我從此開始提心吊膽;我遇到了一個嚴格遵守「全程使用保險套」的朋友,那真讓我見識到什麼才叫「小心」;我還吸收到了許多 HIV 的新聞與新知,包括知道了有 1/5 的人並不知道自己已經染病而因此傳染了他人。最後的一擊則是最近大炳的事。這些所有的事情合在一起,是我今天真能豁出去了的主因。
當然選擇今天也不真的這麼偶然。因為膝蓋的老毛病讓我去看了醫生、意外地抽了血檢驗。我知道今天要去醫生那裏看結果,於是從抽了血之後,我就開始心神不寧。這段過程就像是等待重刑宣判一樣,你知道那一刻要來,於是你希望它來晚一點,卻又忍不住埋怨等待所造成的煎熬。過程之中我一直試著讓自己冷靜,希望能夠讓我看起來淡然無懼,但是要我停下不去思考這件事又是這麼地不容易。我能誇張到每見到一個人,就想像他知道我是個 HIV 帶原者時的可能反應以及我該如何自處;這真是一個痛苦的過程。
意外的是,今天醫生在跟我解釋驗血結果的時候,並沒有提到帶原的事。我仔細地瞄了瞄醫生手上的驗血報告,怎麼看都看不到 HIV 這個項目的檢驗結果 - 不知道是驗出來沒事、還是完全沒驗到。我當然不能開口問,只好乖乖地走出診所,然後意識到,重刑宣判的日子被莫名地延後了;或者說,這個痛苦的等待過程還要持續下去。我想我受不了了,於是我拿起手機,直接搜了最近的檢驗室位置。我不要再等了。趁著今天心情還算穩定,什麼要來的就都來吧。
等待檢驗結果出爐需要 20 分鐘。過程裏檢驗師一直在跟我聊天,告訴我很多資訊,也讓我問了很多問題。我想她很清楚像我這種這輩子第一次做檢驗的人有多緊張,所以她選擇用這種方式幫我渡過那 20 分鐘。最後的一刻我被請出檢驗室外,除了讓她完成文件作業,也讓她能準備一個最佳的方式來告訴我結果。
門打開了,她讓我重新坐回檢驗室裏,把門重新關上。
We have a negative result today.
我一坐下來,她就馬上跟我說了這句話。
我還在想著現場會不會奏樂,就已經知道結果了。我回了一聲「喔」,突然發現我講不下去了。我再也沒有辦法保持一路下來的鎮靜,眼淚就這麼掉了下來。我這時候才知道原來這件事給我的壓力這麼大,大到我連知道這樣的結果都能如此失態。我想這種場面她應該是看多了,所以她只輕輕地說:「輕鬆點了嗎?」接下來就沒有再來打擾我了。一直到等到過了好一陣子,我整理好了情緒,跟她說了聲抱歉後,我們才又回到我們的談話裏。
走出檢驗室的時候我的心情很輕鬆。我覺得我的人生似乎在哭過之後又重新開始了,那讓我覺得這一個下午過得非常值得。我今天聽到了很多我之前完全不知道的資訊,讓我能夠重新定義「安全」和「危險」,則是件更有意義的事。或許檢驗和談話結束之後,Nori 並不在乎,但她卻十足十地成為了我今天的貴人。可惜我趕著回去上班,沒辦法好好謝謝她。
或許你也不該害怕。去檢查檢查吧。
6/10/2012
我的看法 : 取英文名字 前篇
轉貼「為什麼我們要取英文名字?」
http://www.wretch.cc/blog/Turvey/21065037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文章,而且看來最近很多人都看到了,雖然這已經是一篇 2009 年 4 月發表的作品。我說「最近很多人都看到了」,是因為不只有人在 Facebook 上轉貼,還有人特別發信給我問我的想法。既然最近大家都對這個話題有興趣,身在英語國家的我似乎應該提出一個我的「官方看法」,回應作者的觀點,否則很難對得起大家 ....
這篇先講講歷史。
我活了 40 歲,並不是一直沒有英文名字。國中時我就曾經用過一個英文名字。那不是老師要我們取的(奇怪,是我們班老師比較不認真嗎?),而是我自己找到的。我已經有點不記得為什麼我要找一個英文名字了,隱約感覺是當時還是我舅舅的那個親戚要我們取一個英文名字,而因為某種我已經不記得的原因,我找到了那個名字。在國中期間,尤其是國三,我一直使用那個名字。不過在這裏所說的「使用」,並不是讓大家這麼叫我,而是把它用在簽名上 - 例如大家交換改考卷的時候。其他時間,我和那個名字之間並沒有什麼關聯。
到了高中後我不再用那個名字了,想想大概是因為大家不會再交換改考卷了吧。整個高中期間我不記得任何同學有過英文名字,我也沒有。那時同學之間多半以綽號相稱,而那些綽號幾乎都是中文的,使用率氾濫到有時候你要想一下才會記起某些同學的全名。有少數人有英文綽號,例如有名的 Burger King,不過那實在和「英文名字」關係不大。那時候英文離我們很遠,小虎隊的歌詞裏出現英文都能成為劃時代的突破,想也知道我們的創意還不到為自己取英文名字這一步。
大學和研究所就這麼過了,我依然沒有印象在現實生活裏有誰有必要為自己取英文名字。而就在這段時間的後期,BBS 出現了,這讓許多人開始有 ID。ID 必然是英文,頂多加上數字。於是在虛擬世界這一塊,開始有人有了英文名字,或英文綽號;而那個英文名字 / 綽號常常就是你的 ID。但像 John、Marry 這些「正常的」英文名字 / 綽號在系統裏只會有一個人,你又很難認識這些人,所以大家的英文名字 / 綽號也就因此多半莫名其妙,僅具樂趣、難具實用性。我相信當年 ID 取得好的,後來有些人會把它們直接移成為自己的英文名字,但我也相信運氣這麼好的人不太多。
上班的第一天就被問到英文名字的問題。IT 要設公司內部信箱,所以所有人都必須要有個名字。這是個急智型的考題,短時間之內你就必須回答。像我這種事前沒準備的人,實在是很難生出一個有意義的答案。我想過把國中時候的英文名字拿出來用 - 好矬喔,算了吧;我也想過把網路上的 ID 拿來用 - 還是好矬喔,算了吧。於是我只好把我唯一想得到的英文名字搬出去,也就是我的護照名。後來一度有點後悔,因為信箱一設好,想改都不行了。期間有多少次我曾經想為自己取一個英文名字,好方便和客戶聯絡,也符合公司內部的氣氛 - 所有人都有個英文名字,就我沒有,聽起來很不合群;但這樣的想法總是因為涉及更改公司信箱設定而作罷。千禧年之後我轉入新單位,直到我離開台北,我一直都是部門裏唯一沒有英文名字的人。這件事幾度被國外的同事們抱怨,最後只好折衷,把我的中文別號「小馬」改成英文名字 " Little Ma " 將就著用。隨著業務的推廣,我在美國客戶、美國同事和日本同事面前的名字正式成了 Little Ma,而這些人大部份現在都還在這麼叫我。這些外國人都知道,這是我的綽號,而不是我的名字。我真正的名字一直都是那個外國人怎麼唸都唸不對的護照名,只是我對於大家不使用那個名字並不反對而已。
下一篇會是我對這篇網路文章的看法。
http://www.wretch.cc/blog/Turvey/21065037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文章,而且看來最近很多人都看到了,雖然這已經是一篇 2009 年 4 月發表的作品。我說「最近很多人都看到了」,是因為不只有人在 Facebook 上轉貼,還有人特別發信給我問我的想法。既然最近大家都對這個話題有興趣,身在英語國家的我似乎應該提出一個我的「官方看法」,回應作者的觀點,否則很難對得起大家 ....
這篇先講講歷史。
我活了 40 歲,並不是一直沒有英文名字。國中時我就曾經用過一個英文名字。那不是老師要我們取的(奇怪,是我們班老師比較不認真嗎?),而是我自己找到的。我已經有點不記得為什麼我要找一個英文名字了,隱約感覺是當時還是我舅舅的那個親戚要我們取一個英文名字,而因為某種我已經不記得的原因,我找到了那個名字。在國中期間,尤其是國三,我一直使用那個名字。不過在這裏所說的「使用」,並不是讓大家這麼叫我,而是把它用在簽名上 - 例如大家交換改考卷的時候。其他時間,我和那個名字之間並沒有什麼關聯。
到了高中後我不再用那個名字了,想想大概是因為大家不會再交換改考卷了吧。整個高中期間我不記得任何同學有過英文名字,我也沒有。那時同學之間多半以綽號相稱,而那些綽號幾乎都是中文的,使用率氾濫到有時候你要想一下才會記起某些同學的全名。有少數人有英文綽號,例如有名的 Burger King,不過那實在和「英文名字」關係不大。那時候英文離我們很遠,小虎隊的歌詞裏出現英文都能成為劃時代的突破,想也知道我們的創意還不到為自己取英文名字這一步。
大學和研究所就這麼過了,我依然沒有印象在現實生活裏有誰有必要為自己取英文名字。而就在這段時間的後期,BBS 出現了,這讓許多人開始有 ID。ID 必然是英文,頂多加上數字。於是在虛擬世界這一塊,開始有人有了英文名字,或英文綽號;而那個英文名字 / 綽號常常就是你的 ID。但像 John、Marry 這些「正常的」英文名字 / 綽號在系統裏只會有一個人,你又很難認識這些人,所以大家的英文名字 / 綽號也就因此多半莫名其妙,僅具樂趣、難具實用性。我相信當年 ID 取得好的,後來有些人會把它們直接移成為自己的英文名字,但我也相信運氣這麼好的人不太多。
上班的第一天就被問到英文名字的問題。IT 要設公司內部信箱,所以所有人都必須要有個名字。這是個急智型的考題,短時間之內你就必須回答。像我這種事前沒準備的人,實在是很難生出一個有意義的答案。我想過把國中時候的英文名字拿出來用 - 好矬喔,算了吧;我也想過把網路上的 ID 拿來用 - 還是好矬喔,算了吧。於是我只好把我唯一想得到的英文名字搬出去,也就是我的護照名。後來一度有點後悔,因為信箱一設好,想改都不行了。期間有多少次我曾經想為自己取一個英文名字,好方便和客戶聯絡,也符合公司內部的氣氛 - 所有人都有個英文名字,就我沒有,聽起來很不合群;但這樣的想法總是因為涉及更改公司信箱設定而作罷。千禧年之後我轉入新單位,直到我離開台北,我一直都是部門裏唯一沒有英文名字的人。這件事幾度被國外的同事們抱怨,最後只好折衷,把我的中文別號「小馬」改成英文名字 " Little Ma " 將就著用。隨著業務的推廣,我在美國客戶、美國同事和日本同事面前的名字正式成了 Little Ma,而這些人大部份現在都還在這麼叫我。這些外國人都知道,這是我的綽號,而不是我的名字。我真正的名字一直都是那個外國人怎麼唸都唸不對的護照名,只是我對於大家不使用那個名字並不反對而已。
下一篇會是我對這篇網路文章的看法。
5/14/2012
5/13/2012
5/11/2012
An Open Relationship
我想我應該把這個解釋記錄下來 ~ 難得有人這麼認真地回答我這個問題, 雖然我知道這可能有點著作權的問題 ....
Probably I haven't been in a relationship for too long so I don't know why people want to escape from their partners and look for sex with other people. There must be a very good reason, because there are really too many of them out there. At the same time, I hope someday they can understand that single guys like me also want to have some opportunities to meet other single guys so I can be like them to step into a relationship. They have already got partners. Why don't they leave others to us, but want to take more and more ?
Well, I don't think it's quite that simple...People usually open-up their relationships after awhile because parts of the relationship work, and parts of it don't...This can be for many reasons, but usually one partner is more sexually-active and one isn't as interested in sex anymore, and I think the nice thing about being gay is that we don't have to imitate straight relationships, but can have any kind of relationship we want...Some guys have two husbands, others have committed, monogamous relationships, while others feature a couple who play together, apart, and have multiple sex partners...We have the freedom to have whatever type of relationship works for each individual couple, instead of having to have some 'out of the box' straight relationship facsimile that doesn't even work for all straight couples, let lane gay couples.
I don't think guys in open relationships are 'taking away' any potential mates for single guys, as most partners in open relationships have no interest in breaking-up their partnerships, so if they are playing with single gay men, those single gay men are also still available for dating, but, as you know, not all single gay men even WANT to be in relationships, so again, we each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create whatever type of relationship--or non-relationship--that works for each of us, and we're free to pursue that in traditional or non-traditional ways, which I think is the beauty of being gay...We can be ourselves, whatever that means for each of us, and we don't have to live our lives in a 'formulaic' way...
5/09/2012
[CNN] Obama says he supports same-sex marriage
This is absolutely the moment that I want to keep down :
http://www.cnn.com/2012/05/09/politics/obama-same-sex-marriage/
We need this 3rd populous country in the world to also agrees that same sex marriage should be legalized, so people at other corners of the world won't be afraid to face this proposition. And I believe, if legalizing same sex marriage in such a large country can also be worked out, we can work it out anywhere.
The responses to Obama's announcement :
http://politicalticker.blogs.cnn.com/2012/05/09/responses-to-obamas-same-sex-marriage-announcement/
Positive so far.
I didn't like Barack Obama too much. Of course this doesn't mean he has made me lean to the Republican side, but it's obvious that Obama didn't do a great job and that makes me hesitant to back his 2nd term performance up. However, as a member in the LGBT community, I would vote for him only for this.
Wondering when this can become discussible in Taiwan ....
http://www.cnn.com/2012/05/09/politics/obama-same-sex-marriage/
We need this 3rd populous country in the world to also agrees that same sex marriage should be legalized, so people at other corners of the world won't be afraid to face this proposition. And I believe, if legalizing same sex marriage in such a large country can also be worked out, we can work it out anywhere.
The responses to Obama's announcement :
http://politicalticker.blogs.cnn.com/2012/05/09/responses-to-obamas-same-sex-marriage-announcement/
Positive so far.
I didn't like Barack Obama too much. Of course this doesn't mean he has made me lean to the Republican side, but it's obvious that Obama didn't do a great job and that makes me hesitant to back his 2nd term performance up. However, as a member in the LGBT community, I would vote for him only for this.
Wondering when this can become discussible in Taiwan ....
5/02/2012
我早該
也許我早該為你決定你的未來。
我沒有,我猶豫了。我猶豫我該不該不照著你的喜好走、我猶豫我該不該為你決定你的喜好是不是這麼值得堅持;我也許還猶豫,我是不是該這麼在乎你。所以我用了一個偷懶的想法:你喜歡,所以我隨著你。我不必當個神,來決定你的方向。
我顯然不真是的這麼想的。否則,當我再度看到你的時候,我不會後悔我沒有及早介入,而讓你無謂地自食惡果。雖然,「惡」來自角度;是不是真的「惡」,永遠也沒有定論。我相信這是良知。在經驗足夠證明的故事裏,它是我們的絕對判斷準則;而在能力所及的範圍中,能往「善」多做一步,永遠會讓我們感到欣慰。
至於經驗會多麼誤導判斷,則又是另外一件事了。大概這也就是歷史不斷地上演悲劇的真正原因之一吧。
5/01/2012
This is part of being a man
太讓人驚奇的照片 |
這當然不是我的重點。讓我們跳過這位體重起碼不足 50 公斤的貨。
於是相同的故事發生在了我的身上。當然我不是知名球星、沒有幾百萬美金的年薪、不是已婚的父親、還沒有已經承諾的伴侶;這讓我的故事一點也不聳動。只是,成因相同而已。
或許是我多年來從來沒有試著這樣挑戰過美國人的心臟,所以我直到現在才發現了這件事。也許我以後應該多做一點這種事,好更加明白這個國家的人在想些什麼。
我一直以為美國人早就學會了政治正確,特別是同性戀圈裏喜歡亞洲族裔的胖子。這様背景的人照理說比較難偏激,主要不單純是必須在被歧視的族群裏合理化自己的特殊味口,還包括他們的人生比一般大眾的更加曲折。在這裏我必須再度同意在土耳其遇到的亞美尼亞後裔旅行團,他們的這句話應該是我近年來聽過最簡捷的真理了:
The more you see, the better person you are.
當你必須接受更多的差異的同時,你也會變成一個包容力更強的人。我想我會永遠記得這句話,而這對一個已經四十歲的中年人而言真是不容易,因為在這個年紀,大部份的話都是聽過了就忘了。
今天的這段對話一開始真是嚇壞了我:這位擁有歷史學位的準碩士生居然用「邪惡」這樣的字眼形容伊斯蘭宗教。我提醒他,伊斯蘭教是一個擁有 20 億信眾、而且已經存在將近 1400 年的宗教;這樣受歡迎的宗教如果「邪惡」,本身就會是很沒有道理的一件事。顯然他不接受這個立場。他告訴我,他知道地球上有一群和他很不一樣的人選擇了這個宗教,而他很為他們的選擇感到無奈。這段對話馬上停止了,因為我不想透過網路談這種事,於是把話題轉到了食物上 - 一個胖子永遠會感到開心的主題。
知道這樣的案例,我基本上還算開心。我終於有機會真正認識對伊斯蘭教不具好感、卻很可能說不出太好的理由的基督教徒。這件事在歷史上已經發生了 1400 年,但進入 21 世紀仍然在發生在第一世界,卻是歷史上的一件奇蹟。我感受到了很強的難度,一方面是我面對的是熟知歷史的高手,另一方面是我必須使用英文。但是我想挑戰一次,看看我能不能漸漸地改變這個人,為伊斯蘭教出點力。機會不會發生得太早,這位局中人住在聖地牙哥,開車要 8 個小時才能到 ... 天知道什麼時候見得到面;但是我很樂於把這位網友放在我的造訪名單上,做好我的功課,然後跟他正式開講。
遇到這種偏激份子,你是不是很好奇,我為什麼要為了一件與我不相干的事情和他計較;而不是直接選擇遠離這個個案,尋找另一個更輕鬆的網友進行下一場令人愉快的交談呢?而且有一件如此重大的事情彼此有南轅北轍的觀點,就代表有更多其他的大小事可能造成衝突。我為什麼要去惹這個麻煩?
理由好簡單的。他真的還挺優的 ....
4/12/2012
4/01/2012
I Hate iPhone !
He was checking his messages when we were having sex.
Comment : Ears won't work in front of iPhones. Just don't close your eyes, and don't keep your eyes off his hands.
Comment : Ears won't work in front of iPhones. Just don't close your eyes, and don't keep your eyes off his hands.
3/25/2012
我想我是花癡了一點
每一次遇到一個新人,總覺得我似乎立馬談上了戀愛,甚至已經找到男朋友了。
世界上有這樣的事嗎?17 年的時間可以證明,沒有這種事。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少女情懷總是喜歡在這種時候適時發作,迷得我神魂顛倒。於是和他相關的決定都會下得很矬,例如挨著餓等他來約我吃飯、或是把其他約都推掉等著他來約我之類的。可惜大部份的時候電話並不會響,然後你發現,對方其實不太把你放在心上。
好在年齡或是經驗帶來的好處是,你行為走樣的機會可能一樣高,但是走樣的時間會縮短。所以十年前遇到這種事,我可能會失常一個月;現在遇到這種事,我只會失常一個晚上。
這就是昨天晚上的故事。我拒絕了晚餐之後的誘惑,等著他出言約我出門。沒想到他上夜店去了,一整個晚上都沒個消息,差點讓我錯過了關門時間。因此我的時間只好花在了打電話給我老爹上。這也好,只要不追究背後的來龍去脈,我看起來仍然表現得可圈可點。
當然這樣的事頻率會愈來愈低,因為人老珠黃、因為更年期將近、因為眼光愈來愈高、還因為,附近的臉孔都已經認識光了,而這些人乏善可陳。
我還是相信老天爺做什麼事都有個目的。所以,我還是會感謝祂的。
世界上有這樣的事嗎?17 年的時間可以證明,沒有這種事。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少女情懷總是喜歡在這種時候適時發作,迷得我神魂顛倒。於是和他相關的決定都會下得很矬,例如挨著餓等他來約我吃飯、或是把其他約都推掉等著他來約我之類的。可惜大部份的時候電話並不會響,然後你發現,對方其實不太把你放在心上。
好在年齡或是經驗帶來的好處是,你行為走樣的機會可能一樣高,但是走樣的時間會縮短。所以十年前遇到這種事,我可能會失常一個月;現在遇到這種事,我只會失常一個晚上。
這就是昨天晚上的故事。我拒絕了晚餐之後的誘惑,等著他出言約我出門。沒想到他上夜店去了,一整個晚上都沒個消息,差點讓我錯過了關門時間。因此我的時間只好花在了打電話給我老爹上。這也好,只要不追究背後的來龍去脈,我看起來仍然表現得可圈可點。
當然這樣的事頻率會愈來愈低,因為人老珠黃、因為更年期將近、因為眼光愈來愈高、還因為,附近的臉孔都已經認識光了,而這些人乏善可陳。
我還是相信老天爺做什麼事都有個目的。所以,我還是會感謝祂的。
3/24/2012
四十歲生日
標準的加州式晴朗。藍天,沒有其他裝飾。如果不是重新佈滿綠葉的白楊樹在窗前無奈地不斷變換姿態,這片深不見底的天空應該也會為自己的無趣感到臉紅吧。只是和日高照,天氣卻暖和不起來。今天的最高溫度怎麼也無法超過 15C,在家穿個背心總是覺得涼涼的。不過美國人認為這樣的溫度才叫宜人,所以我也沒什麼好抱怨的。打開電腦,除了 Facebook 上的標準祝賀留言之外,沒有郵件、沒有網站訊息、也沒有新的胖子對我抛媚眼。嗯,什麼事都沒有發生。
這就是我的四十歲生日。雖然能出門吵吵鬧鬧地和朋友們東扯西扯也是一件很不錯的事,但是一個人待在家裏什麼事都不做,卻早已經成為來到美國的這四年多我最喜歡的休閒活動。我相信就是因為如此,我真的漸漸地變成了一個宅老頭,每天只是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自己的身上。所以就算是四十歲生日這麼大的日子,我下一步做出來的事情,卻仍然只是略略地揚起我的頭,看向那片無趣的天空,然後,發呆。
四十歲,事實比聽起來更讓人恐慌。雖然說自從開始意識到年紀的意義之後,除了二十歲那一年,沒有一次生日是讓人迫不及待的;但 40 這個數字,卻仍然有著與以往更不同的殺傷力。相較起上一個大關卡 ( 30 ),這一次你真的發現你已經青春不再。「中年」二字現在不只是因為你的年齡而開始跟著你,也實際上因為你的外貌和體能而開始跟著你。我臉上的紋路愈來愈深、牙齒無救的裂縫使我愈來愈無法使勁咬合、脖子和左臂也讓我每天晚上都必須找到正確的角度才能入睡 ( 這角度還每天不一樣 )。如果加上多年來的落髮、腰椎和左膝毛病,真的就和韓愈的「吾年未四十,而視茫茫,髮蒼蒼,齒牙動搖。」症狀一模一樣。想當年唸到這裏,還覺得「古人老得比較快」;現在比一比,才知道原來自己就是古人!
不止身體,心境上也讓人漸漸感到「中年」的到來。我變得不再想做那些太基本的工作,也開始變得比較喜歡支使人。我變得更喜歡休假,甚至因為這個原因而對離職一事猶豫再三 ( 年資長的話假會比較多 );我旅遊的時候還變得不想把行程排得太緊湊、或是有些時候差一點點錢也不會想太計較等等。一個字形容,就是變懶了。這種打從心裏就失去活力的現象,其實一直都更讓我自己擔心。
人生真的過得很快。四十歲了,說人生過了一半真是一點也不為過。於是我開始對我的未來感到緊張。因為,我發現我的人生才過了一半,我的未來就已經沒有方向了。也許這還不到恐慌的地步,終究我因為錢還沒賺到躺著都花不完的程度,所以還在上班;但是我漸漸意識到,如果我一輩子也不會有一個小孩子,那錢賺太多是沒有用處的。旅遊呢?沒錯,這是我這幾年最樂此不疲的活動。旅遊確實有很多收獲,能讓我們得到許多難得的經驗。但問題是我沒有家庭,到頭來經驗只能跟愈來愈少的遊伴分享,久了也會沒有意思。同樣的問題還發生在學習上。學習就是為了黃金屋(錢)和顏如玉(知交,或分享者),如果錢愈來愈不重要,而能分享的人又愈來愈少,學會這麼多東西又能做什麼?
我很認真地想過要做些什麼轟轟烈烈的事,也許能留個名也是一個很好的目標。孔子 40 而不惑、50 而知天命;代表他在 40 歲解決了自己在學術上的所有問題,然後在 50 歲將所有知識融會貫通,成為一代宗師。無巧不巧地,物理學界裏最重要的兩位大師,也是在相同的年紀成就了自己的歷史地位:牛頓發表「自然哲學與數學原理」的時候是 45 歲、愛因斯坦發表廣義相對論的時候則是 46 歲。這三位承先啟後的劃時代人物,對人生都有相同精準的掌握,也就是在 40 歲到 50 歲的中間發光發熱。這聽起來的確不是個壞主意,但是現在的我懶成這樣,根本還沒有準備好做什麼大事,所以這個不切實際的想法有點傷人腦筋。大概需要更多的刺激,才會讓我更有動力這麼做吧。
那,四十歲之後的我,到底要做什麼?
也許該找到一個人生的情感寄托吧。真的,這似乎是最近的我最需要的目標:找到一個能長時間相處的人。我當然仍然對情感沒有信心,而且預見到結局並不會太好,但是我總覺得這樣才能讓我的未來有點希望。我不管這個情感寄托的形式是什麼;也許是情人?也許是領養一個小孩?也或許只是找到另外一個單身的人同居、什麼性別都可以。我希望他能瞭解我、能知道怎麼欣賞我、而且把我也當作對他同等重要的人。這樣的人,稱為「家人」也許會最合適。
怎麼找?
手機鈴聲響,把我的思緒給打斷了。是 S 和 Y,催著我別忘了晚上的昂貴球賽。於是我答應馬上出門,而把我的心思移回到該怎麼搭配衣服、以及怎麼讓愈來愈薄的頭頂看起來仍然有個型在這些瑣碎的事情上。這永遠是出門的壞處。如果一個人在家,就算穿著有破洞的內褲走來走去,也從來不成為問題;現在要出門了,卻突然必須設法把這副破樣子轉變成一個有為青年 ... 喔,不對,有為中年。每天要變這樣的魔術,實在是要很有創意才行。
對著鏡子,突然,我感覺到我愛上了那一場發呆。雖然時間沒有長到我可以把它完整地走完,但是它卻留給了我一個有趣的思考經驗;同時,它的方向還很有意思。或許這就是老天爺送給我的四十歲生日禮物吧?
然後我穿上了那件我已經兩年沒有穿過的黑色尖領線衫。嗯,原來我穿上它看起來還不錯。
這就是我的四十歲生日。雖然能出門吵吵鬧鬧地和朋友們東扯西扯也是一件很不錯的事,但是一個人待在家裏什麼事都不做,卻早已經成為來到美國的這四年多我最喜歡的休閒活動。我相信就是因為如此,我真的漸漸地變成了一個宅老頭,每天只是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自己的身上。所以就算是四十歲生日這麼大的日子,我下一步做出來的事情,卻仍然只是略略地揚起我的頭,看向那片無趣的天空,然後,發呆。
四十歲,事實比聽起來更讓人恐慌。雖然說自從開始意識到年紀的意義之後,除了二十歲那一年,沒有一次生日是讓人迫不及待的;但 40 這個數字,卻仍然有著與以往更不同的殺傷力。相較起上一個大關卡 ( 30 ),這一次你真的發現你已經青春不再。「中年」二字現在不只是因為你的年齡而開始跟著你,也實際上因為你的外貌和體能而開始跟著你。我臉上的紋路愈來愈深、牙齒無救的裂縫使我愈來愈無法使勁咬合、脖子和左臂也讓我每天晚上都必須找到正確的角度才能入睡 ( 這角度還每天不一樣 )。如果加上多年來的落髮、腰椎和左膝毛病,真的就和韓愈的「吾年未四十,而視茫茫,髮蒼蒼,齒牙動搖。」症狀一模一樣。想當年唸到這裏,還覺得「古人老得比較快」;現在比一比,才知道原來自己就是古人!
不止身體,心境上也讓人漸漸感到「中年」的到來。我變得不再想做那些太基本的工作,也開始變得比較喜歡支使人。我變得更喜歡休假,甚至因為這個原因而對離職一事猶豫再三 ( 年資長的話假會比較多 );我旅遊的時候還變得不想把行程排得太緊湊、或是有些時候差一點點錢也不會想太計較等等。一個字形容,就是變懶了。這種打從心裏就失去活力的現象,其實一直都更讓我自己擔心。
人生真的過得很快。四十歲了,說人生過了一半真是一點也不為過。於是我開始對我的未來感到緊張。因為,我發現我的人生才過了一半,我的未來就已經沒有方向了。也許這還不到恐慌的地步,終究我因為錢還沒賺到躺著都花不完的程度,所以還在上班;但是我漸漸意識到,如果我一輩子也不會有一個小孩子,那錢賺太多是沒有用處的。旅遊呢?沒錯,這是我這幾年最樂此不疲的活動。旅遊確實有很多收獲,能讓我們得到許多難得的經驗。但問題是我沒有家庭,到頭來經驗只能跟愈來愈少的遊伴分享,久了也會沒有意思。同樣的問題還發生在學習上。學習就是為了黃金屋(錢)和顏如玉(知交,或分享者),如果錢愈來愈不重要,而能分享的人又愈來愈少,學會這麼多東西又能做什麼?
我很認真地想過要做些什麼轟轟烈烈的事,也許能留個名也是一個很好的目標。孔子 40 而不惑、50 而知天命;代表他在 40 歲解決了自己在學術上的所有問題,然後在 50 歲將所有知識融會貫通,成為一代宗師。無巧不巧地,物理學界裏最重要的兩位大師,也是在相同的年紀成就了自己的歷史地位:牛頓發表「自然哲學與數學原理」的時候是 45 歲、愛因斯坦發表廣義相對論的時候則是 46 歲。這三位承先啟後的劃時代人物,對人生都有相同精準的掌握,也就是在 40 歲到 50 歲的中間發光發熱。這聽起來的確不是個壞主意,但是現在的我懶成這樣,根本還沒有準備好做什麼大事,所以這個不切實際的想法有點傷人腦筋。大概需要更多的刺激,才會讓我更有動力這麼做吧。
那,四十歲之後的我,到底要做什麼?
也許該找到一個人生的情感寄托吧。真的,這似乎是最近的我最需要的目標:找到一個能長時間相處的人。我當然仍然對情感沒有信心,而且預見到結局並不會太好,但是我總覺得這樣才能讓我的未來有點希望。我不管這個情感寄托的形式是什麼;也許是情人?也許是領養一個小孩?也或許只是找到另外一個單身的人同居、什麼性別都可以。我希望他能瞭解我、能知道怎麼欣賞我、而且把我也當作對他同等重要的人。這樣的人,稱為「家人」也許會最合適。
怎麼找?
手機鈴聲響,把我的思緒給打斷了。是 S 和 Y,催著我別忘了晚上的昂貴球賽。於是我答應馬上出門,而把我的心思移回到該怎麼搭配衣服、以及怎麼讓愈來愈薄的頭頂看起來仍然有個型在這些瑣碎的事情上。這永遠是出門的壞處。如果一個人在家,就算穿著有破洞的內褲走來走去,也從來不成為問題;現在要出門了,卻突然必須設法把這副破樣子轉變成一個有為青年 ... 喔,不對,有為中年。每天要變這樣的魔術,實在是要很有創意才行。
對著鏡子,突然,我感覺到我愛上了那一場發呆。雖然時間沒有長到我可以把它完整地走完,但是它卻留給了我一個有趣的思考經驗;同時,它的方向還很有意思。或許這就是老天爺送給我的四十歲生日禮物吧?
然後我穿上了那件我已經兩年沒有穿過的黑色尖領線衫。嗯,原來我穿上它看起來還不錯。
2/28/2012
2/24/2012
2/22/2012
A Dear John Letter
Hi, Clark :
I appreciate you take this seriously. Hope you are doing well, too.
I think I am not that interested in being a friend with benefit. I am interested in making friends, or a more serious relationship. I know what you are looking for and that is cool. I just don't think I can do good in what you are interested. You are a good person with a gifted body, and I know you are popular because of those. So with them, you are gonna find more people much more willing to be your friends, for sure. I believe you will still be a happy person without me.
Hope we can still be friends. Thanks for the time you spent on me, and sorry to have disappointed you.
Sincerely
--
我一定要用這封信扭轉我在布落格上的形象.
I appreciate you take this seriously. Hope you are doing well, too.
I think I am not that interested in being a friend with benefit. I am interested in making friends, or a more serious relationship. I know what you are looking for and that is cool. I just don't think I can do good in what you are interested. You are a good person with a gifted body, and I know you are popular because of those. So with them, you are gonna find more people much more willing to be your friends, for sure. I believe you will still be a happy person without me.
Hope we can still be friends. Thanks for the time you spent on me, and sorry to have disappointed you.
Sincerely
--
我一定要用這封信扭轉我在布落格上的形象.
2/01/2012
1/29/2012
我為什麼單身 續篇
既然我已經把這些人都寫了下來,就能做一些另外的統計了。在我把他們的中文名字全部排在一起之後,得到了這樣的姓氏筆劃統計結果:
4 劃-1 人
7 劃-1 人
9 劃-1 人
11 劃-4 人
12 劃-1 人
13 劃-1 人
14 劃-1 人
15 劃-5 人
18 劃-2 人
--------------
平均- 12.6 劃
這裏一共只有 17 個人,因為有一個人的中文名字我忘記了。改天如果想起來,可以再加進這個統計裏。
在註釋裏我計算了台灣前一半的人口的平均姓氏筆劃,是 9.8 劃。但是和我來電的這些夥伴卻逆勢而走,姓氏活生生多出將近 2 劃來。這同時也許也解釋了「我為什麼單身」這個問題 - 因為大眾市場對我一點興趣也沒有,所以我只能轉而經營小眾市場。相對起來,成功的機會當然就低了。
這個計算另外的一個意義是,以後如果我認識一個人的姓氏筆劃很少,也許我就不用太注意和他進一步發展了。因為根據統計,這樣的人成為曖昧夥伴的機會並不高,不值得浪費時間。
註釋:
根據 Wikipedia 取自內政部戶政司的資料,台灣的前十大姓氏(占總人口 52.63%)依序是:
陳(11.06%)- 11 劃
林(8.28%)- 8 劃
黃(6.01%)- 11 劃
張(5.26%)- 11 劃
李(5.11%)- 7 劃
王(4.12%)- 4 劃
吳(4.04%)- 7 劃
劉(3.17%)- 15 劃
蔡(2.91%)- 15 劃
楊(2.66%)- 13 劃
將個別姓氏的筆劃依據人數比例加權計算,最後除以總人口比例 52.63%,就能得到台灣前 52.63% 的人的平均姓氏筆劃數了,也就是:
[ 11 (陳) x 11.06% + 8 (林) x 8.28% + 11 (黃) x 6.01% + .... + 13 (楊) x 2.66% ] / 52.63% = 9.847
和我相識的這 18 人(實際只有 17 人被統計)裏,沒有任何人姓陳、林、黃(佔台灣 25.35% 的人口,也就是 1/4)。而四個少於 10 劃的大姓裏,我只認識一位姓王的,沒有任何人姓吳、李、林。其實上面的這十大姓氏裏,我也只認識張、王、劉、蔡四姓的人,其他六姓我一個也不認識,而這六姓加起來一共佔了台灣總人口的 37.6%。
4 劃-1 人
7 劃-1 人
9 劃-1 人
11 劃-4 人
12 劃-1 人
13 劃-1 人
14 劃-1 人
15 劃-5 人
18 劃-2 人
--------------
平均- 12.6 劃
這裏一共只有 17 個人,因為有一個人的中文名字我忘記了。改天如果想起來,可以再加進這個統計裏。
在註釋裏我計算了台灣前一半的人口的平均姓氏筆劃,是 9.8 劃。但是和我來電的這些夥伴卻逆勢而走,姓氏活生生多出將近 2 劃來。這同時也許也解釋了「我為什麼單身」這個問題 - 因為大眾市場對我一點興趣也沒有,所以我只能轉而經營小眾市場。相對起來,成功的機會當然就低了。
這個計算另外的一個意義是,以後如果我認識一個人的姓氏筆劃很少,也許我就不用太注意和他進一步發展了。因為根據統計,這樣的人成為曖昧夥伴的機會並不高,不值得浪費時間。
註釋:
根據 Wikipedia 取自內政部戶政司的資料,台灣的前十大姓氏(占總人口 52.63%)依序是:
陳(11.06%)- 11 劃
林(8.28%)- 8 劃
黃(6.01%)- 11 劃
張(5.26%)- 11 劃
李(5.11%)- 7 劃
王(4.12%)- 4 劃
吳(4.04%)- 7 劃
劉(3.17%)- 15 劃
蔡(2.91%)- 15 劃
楊(2.66%)- 13 劃
將個別姓氏的筆劃依據人數比例加權計算,最後除以總人口比例 52.63%,就能得到台灣前 52.63% 的人的平均姓氏筆劃數了,也就是:
[ 11 (陳) x 11.06% + 8 (林) x 8.28% + 11 (黃) x 6.01% + .... + 13 (楊) x 2.66% ] / 52.63% = 9.847
和我相識的這 18 人(實際只有 17 人被統計)裏,沒有任何人姓陳、林、黃(佔台灣 25.35% 的人口,也就是 1/4)。而四個少於 10 劃的大姓裏,我只認識一位姓王的,沒有任何人姓吳、李、林。其實上面的這十大姓氏裏,我也只認識張、王、劉、蔡四姓的人,其他六姓我一個也不認識,而這六姓加起來一共佔了台灣總人口的 37.6%。
1/24/2012
我為什麼單身?
「你為什麼單身?」
這真的是個很狗屎的問題。好在這不是我第一次應付這種問題,所以它並沒有把我殺得手忙腳亂。
面對一般的異性戀群眾,我手中已經備有三套完整的答案等著回答這個問題。所以要針對發問者的身份及喜好、找出一組讓他滿意或問不下去的說辭一點也不困難。我只想祈禱那些得到我答案的人不要相互應證,否則我的謊言大概馬上就要穿幫了 ...
面對圈內人,這個問題反而比較不好回答。這指的當然不是大部份的情形 - 大部份會問這個問題的人只是想調戲你,所以胡說八道出一個答案也就夠了;但在少部份的時候,問你的人真的是個朋友,那也會成為我們真正得面對這個問題的時候。
今天問我這個問題的人,是個調戲者。我的反應依然完美,馬上回了一個無辜的答案,博得了應得的同情。不過在我順利答畢之後,我也突然納悶了起來。
對啊,我為什麼還單身?連上次舊金山的那個被評為神經病的台灣人、長得說多抱歉就有多抱歉的那位,都有一位已經長達十年的伴侶,以及一路上無以計數的偷情對象對他投懷送抱。那,我為什麼還單身?
是該好好研究研究這個問題的時候了。現在我透過以下的方法,來試著切入問題的核心。
我至今一共有過四段正式承認的感情經驗,以及許多曖昧不明最後無疾而終的感情插曲。簡單分類,所有事件可以簡單分成「追求」和「被追求」兩部份來討論。
- 追求
1. 別傻了,這些人有什麼好追的,他們不會理你,會理你的也是炸彈;
2. 來追的有一半以上不合適;
3. 你以為合適的,不管是追到的還是來追的,最後都會變得可有可無。
顯然這就是「我為什麼單身」這個問題的最佳答案。
上面是我在台灣的所有感情經驗,總實驗長度是 12 年,也就是一輪。帶著這些經驗,我漂洋過海,來到了這個異國。過去四年多,生活之中偶爾也有小花小草,但我從不出手,別人的追求我也沒有接受過。心裏想的,總是那 12 年裏的事情。沒錯,我真的對感情太沒有信心了。現在的我大概需要一位真命天子,否則真的很難讓我放心地覺得,把時間花在下一個對象身上是值得的。
我知道「錯的時間遇到了對的人」或是反過來說的那些說法。當然啦,談論時機的對錯或是對方本身的心境明顯地更為無稽,這讓我以為,面對「你為什麼單身」這樣的問題,我應該要思考的是,
「當時我到底出了什麼錯,以致於分了手?」
「當時我到底出了什麼錯,所以沒能和他在一起?」
或深入一點,
「當時怎麼做可能改變結果?」
甚至是,
「當時的結果,到底是讓人遺憾、還是反而是最好的方向?」
....
沒想到分析統計結果,得到了這樣的結論,不禁讓人失笑。
另一個確定的事,則是這樣長長的討論,不會成為我回應這個問題的時候的答案。
這真的是個很狗屎的問題。好在這不是我第一次應付這種問題,所以它並沒有把我殺得手忙腳亂。
面對一般的異性戀群眾,我手中已經備有三套完整的答案等著回答這個問題。所以要針對發問者的身份及喜好、找出一組讓他滿意或問不下去的說辭一點也不困難。我只想祈禱那些得到我答案的人不要相互應證,否則我的謊言大概馬上就要穿幫了 ...
面對圈內人,這個問題反而比較不好回答。這指的當然不是大部份的情形 - 大部份會問這個問題的人只是想調戲你,所以胡說八道出一個答案也就夠了;但在少部份的時候,問你的人真的是個朋友,那也會成為我們真正得面對這個問題的時候。
今天問我這個問題的人,是個調戲者。我的反應依然完美,馬上回了一個無辜的答案,博得了應得的同情。不過在我順利答畢之後,我也突然納悶了起來。
對啊,我為什麼還單身?連上次舊金山的那個被評為神經病的台灣人、長得說多抱歉就有多抱歉的那位,都有一位已經長達十年的伴侶,以及一路上無以計數的偷情對象對他投懷送抱。那,我為什麼還單身?
是該好好研究研究這個問題的時候了。現在我透過以下的方法,來試著切入問題的核心。
我至今一共有過四段正式承認的感情經驗,以及許多曖昧不明最後無疾而終的感情插曲。簡單分類,所有事件可以簡單分成「追求」和「被追求」兩部份來討論。
- 追求
在一些當口,有些人會左右你的神經,一度讓你認為不該錯過他,於是你開始了你的追求。這樣的經驗從我 1999 年踏入網路的同性戀交友圈時馬上就熱鬧地展開。相關的對象相對多,到目前為止我能算出十個。我剛才把這些人的名字寫出來,一個一個寫上年份,然後發現這些人裏面有八個是 1999 ~ 2002 年之間的事。或者說,這段高峰期在我 30 歲以前;又或者說,是我進入網路交友圈的前三年。
這些個案全都沒有成功。
第九個是目前為止唯一成功過的一位,發生在 2003 年年初。知道這件事的人可以儘管笑,因為那還真的好笑。對那段感情的簡單評語,我一向是這麼下的:「搞壞了我對愛情的味口。」
十個月之後被分手,我小作休息,隨後在 2004 年對第十個人告白。結果仍然很糟。
這五年之內的十次經驗讓我體會出了兩件重要的事,第一,回報率實在太差;第二,追到了也可能是地雷。只要你有一點小學統計學的能力,你一定和我做出相同的決定:從此放棄「追求」活動。於是我曾經擁有的「追求」動力,就在 2004 年的 8 月完全消失。
在此真的不得不佩服國父孫中山先生,他居然還做了第十一次。- 被追求
既然我不追人,那讓我離開單身的唯一方式,就是被追走了。
這一路上確實有人追過我,而顯然到 2007 年為止我被追走過 3 次,算是個配合度相當不錯的 chaser(有點倒過來玩了?),成功率大約有 38%。最後一次的 2005 年,甚至是我到目前為止維持過最久的一段感情;只是這段感情最後有點相公,雖然理論上的句點,是因為我要出國工作而劃下的。這八次事件時間分配得很廣,在 1995 ~ 2007 年之中大約平均一兩年一次,沒有時間相關性。
當然其中的三次成功經驗是比較值得提的,另五次當然是我覺得不合適。
以今天的角度來看,這三次和另一次,也就是我所有的四次感情經驗,都有一個相同的問題:結束得讓我一點也不留念。當時的我也許並不會巴不得趕快把這段關係丟掉 - 喔,是也有我巴不得丟掉的關係啦,不過現在的我卻覺得那四位夥伴都不是這麼的讓我刻骨銘心。嗯,刻骨銘心真是個完美的標準。以後如果有誰能讓我刻骨銘心到,那沒有好好把握他,我一定不會原諒我自己。可惜,那四位都沒有這個級數。到此整理一下結論:
1. 別傻了,這些人有什麼好追的,他們不會理你,會理你的也是炸彈;
2. 來追的有一半以上不合適;
3. 你以為合適的,不管是追到的還是來追的,最後都會變得可有可無。
顯然這就是「我為什麼單身」這個問題的最佳答案。
上面是我在台灣的所有感情經驗,總實驗長度是 12 年,也就是一輪。帶著這些經驗,我漂洋過海,來到了這個異國。過去四年多,生活之中偶爾也有小花小草,但我從不出手,別人的追求我也沒有接受過。心裏想的,總是那 12 年裏的事情。沒錯,我真的對感情太沒有信心了。現在的我大概需要一位真命天子,否則真的很難讓我放心地覺得,把時間花在下一個對象身上是值得的。
我知道「錯的時間遇到了對的人」或是反過來說的那些說法。當然啦,談論時機的對錯或是對方本身的心境明顯地更為無稽,這讓我以為,面對「你為什麼單身」這樣的問題,我應該要思考的是,
「當時我到底出了什麼錯,以致於分了手?」
「當時我到底出了什麼錯,所以沒能和他在一起?」
或深入一點,
「當時怎麼做可能改變結果?」
甚至是,
「當時的結果,到底是讓人遺憾、還是反而是最好的方向?」
....
沒想到分析統計結果,得到了這樣的結論,不禁讓人失笑。
另一個確定的事,則是這樣長長的討論,不會成為我回應這個問題的時候的答案。
1/22/2012
1/15/2012
Facebook 的朋友
只要一到旅遊的季節, 我一向就是沒空理會看板了,
以前在 BBS 是這樣, 現在在 Blog 也是這樣.
好在 2011 年的旅行季總算過去, 該放的照片也已經放上去,
現在我終於可以回到這個安靜的地方, 寫寫自己的東西了.
其實雖然我沒有在 Blog 現身, 我在 Facebook 上面卻沒有失蹤.
Facebook 的確是一個有點花時間的地方, 尤其在你的朋友愈來愈多的時候.
你會變得有點不得不常常出現在上面, 否則自然就會有人跑來問你「啊你怎麼都不見了?!」
怪的是, 這些跑來問你的人, 明明就會每天看到你 ( 同事 ),
但是他們還是會希望你出現在那個他們看不到的場合裏, 與他們互動.
真不知道他們是覺得我本人比較真實, 還是 Facebook 比較真實 ?
這也是為什麼我有點愈來愈怕 Facebook 的朋友變多, 以免讓自已變得愈來愈走不開.
現在我的 Facebook 有個 100 出頭個朋友, 還有 7 個未審 - 實在是不想加他們.
( 當然, 不加也很奇怪, 所以我一直沒有直接拒絕掉他們 ).
這當然也包括, 我不想加那種上來只是看看你在幹什麼的朋友.
這種人喜歡知道很多事, 然後就會變得很開心. 不知道哪裏來的習慣.
也因為 Facebook 的排擠效應, 像 Blog 這種更花時間的東西, 就被排到後面去了.
希望在還沒有下一個旅遊計劃之前, 這裏可以變成我 Facebook 之外最常來的地方.
喔, 那些交友網站先不算好了.
以前在 BBS 是這樣, 現在在 Blog 也是這樣.
好在 2011 年的旅行季總算過去, 該放的照片也已經放上去,
現在我終於可以回到這個安靜的地方, 寫寫自己的東西了.
其實雖然我沒有在 Blog 現身, 我在 Facebook 上面卻沒有失蹤.
Facebook 的確是一個有點花時間的地方, 尤其在你的朋友愈來愈多的時候.
你會變得有點不得不常常出現在上面, 否則自然就會有人跑來問你「啊你怎麼都不見了?!」
怪的是, 這些跑來問你的人, 明明就會每天看到你 ( 同事 ),
但是他們還是會希望你出現在那個他們看不到的場合裏, 與他們互動.
真不知道他們是覺得我本人比較真實, 還是 Facebook 比較真實 ?
這也是為什麼我有點愈來愈怕 Facebook 的朋友變多, 以免讓自已變得愈來愈走不開.
現在我的 Facebook 有個 100 出頭個朋友, 還有 7 個未審 - 實在是不想加他們.
( 當然, 不加也很奇怪, 所以我一直沒有直接拒絕掉他們 ).
這當然也包括, 我不想加那種上來只是看看你在幹什麼的朋友.
這種人喜歡知道很多事, 然後就會變得很開心. 不知道哪裏來的習慣.
也因為 Facebook 的排擠效應, 像 Blog 這種更花時間的東西, 就被排到後面去了.
希望在還沒有下一個旅遊計劃之前, 這裏可以變成我 Facebook 之外最常來的地方.
喔, 那些交友網站先不算好了.
訂閱:
文章 (Atom)